开云(中国)2019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告
开云(中国)2019级毕业生共计585人,填写《山东理工大学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调查问卷》人数达百分之百。
一、通过分析此次调查问卷,管理学院2019级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如下:
目前已实现就业的人数占比35.68%、考研录取人数占比21.37%、未就业人数占比22.75%、准备二战人数占比20.2%。
已实现就业人员中,山东省籍占77%,山东省外占23%。山东省籍学生中有87.2%选择在省内就业,12.8%选择在省外就业。省外生源的学生选择留在山东省内就业占比30.61%。学生求职时间在2022年的占比达57.75%,2023年占比42.25%。据统计,已实现就业人员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份数10份以下占比32.39%、10-20份占比百分之22.54%,20份以上共计占比45.07%。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获得面试机会平均7.3次,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录用通知平均2.8份。工作在2022年落实情况占比44.6%,2023年占比55.4%。学生多以学校线上和线下招聘会,校外其他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,学校网站、微信发布的招聘信息等渠道获得就业信息。就业单位最吸引学生选择的原因主要是薪酬福利待遇好、个人发展空间大、以及公司规模效益好。其中,75%的已就业人员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较高、25%的已就业人员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匹配程度较低。就业单位所提供的薪资待遇在5000以下占比22.06%、5000-5999占比31.46%、6000及以上占比46.49%。
从考研拟录取学生提供的数据来看,选择考研的原因主要集中于面向本科的就业单位、岗位不理想,研究生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,以及暂时不想进入社会,愿意待在学校等,对于喜欢从事科研工作、需要提升学历的占比仅有4%。将近九成的学生选择大三学年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。
在尚未就业人员中,意向选择就业单位的类型依次为教育单位、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、党政机关、私营企业等,其着重考虑薪资待遇、工作环境、就业压力、规章制度、发展前景等因素。后续希望优先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为学校、学院网站、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、家长以及亲友推荐、校外其他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、学校老师推荐等。
根据准备二战学生提供的数据来看,导致本次考研不利的主要因素主要归结于受疫情影响、发挥失常,数学成绩受限,目标院校选择不合理、竞争激烈等。决定考研二战的主要原因集中于家长支持鼓励(占比61.18%)、本次发挥失常,相信明年通过努力会被录取(40.8%)等。经分析,考研成功与否与学习成绩没有线性关系。考研上岸与选择二战的学生同时提出:学校应在提供自习室等良好备考环境,加强考研学校选择、时间规划的辅导等方面为毕业生考研提供便利。
二、通过整理《山东理工大学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调查问卷》中的统计情况,分析目前存在的现状问题具体如下:
1.在大三学年选择毕业去向时,近80%的学生将考研放在首位,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,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,选择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,也为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。
2.在社会层面竞争较为激烈,求职压力大。对于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同学来说,就业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量低且要求学历较高,学生的岗位匹配度下降。
3.毕业生在择业时,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,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,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,就业观较陈旧。比如奉行“稳定高于一切”,在省内择业主要选择济南、青岛等大城市,向往经济发达地区,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。
4.学生自我认知不足,缺乏职业规划,就业心理压力大。部分专业课程学习不够扎实,社会实习实践经验不够丰富,造成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。考研、考公等失利学生决定脱产学习继续二战,主要源于家长的支持,家长思想根深蒂固,无法在促进学生就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三、目前就业工作的制约因素、面临困境:
1.二战比例较高,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较少。在选择二战的原因中,家长的意见占比高,尤其是山东省内家长鼓励学生再次考公或考研。究其原因,一是经济条件普遍较好,家庭没有经济压力,普遍支持学生缓就业慢就业;二是家长思想根深蒂固,认为考公考编是必由之路,对公务员事业编的工作现状并不了解。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,家长态度强硬。
2.学生实习实践经历少,在应聘过程中没有优势。专业课程设置外出实习实践环节较少,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。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,提倡学生在大三时走出学校,多参加社会实习实践,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初入社会的心理压力。往往在大三学年近80%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或公务员考试,忽视实习实践对综合素质的提升。
3.教学联动较少,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不足。一方面学院领导班子、系主任、辅导员在党建工作、学科发展、学生管理等方面任务较多,持续开展就业指导等细致工作有时不够全面;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和指导就业工作的教师数量较少,同时科研压力较大,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专门指导较少。
4.访企拓岗的压力较大,解决学生就业实效不高。学院根据前期摸排学生意向企业和地区,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访企拓岗相关工作,但学生对薪资待遇、轻松稳定、作息有规律、不加班等方面看的较重,优质企业对学历要求较为严格,争取名额较少,岗位与毕业生匹配程度较低。
四、建议下一步改进措施:
1.加强校企合作,实现订单培养。探索校企合作路径,可以根据学院自身的发展需求,让企业选出—批学生,提前了解到自身企业的真实情况,认识到行业的特点,明确所学的知识内容,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。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,学生的见识得到进一步增长,企业的人力问题得到解决,就业率得到提升,实现多赢的局面。
2.优化专业课程设置,加大实习实践的教学力度。了解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技能,有的放矢地开展实践教学,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趣味性、价值性。充分利用寒暑假开设实习实践课程,培养复合型人才,提高专业水平,满足市场需要。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、贴心化的帮助,促使学生掌握多元化专业知识,帮助其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。
3.面对不同毕业去向选择的学生开展多元化服务。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,分类分层开展特色指导。针对就业意愿强烈的同学,在应聘技巧辅导、招聘信息获取等方面提供帮助;针对考研考公的同学,提供自我认知教育、考试科目指导、院校选择和岗位选择的指导等,硬件方面需加强考研自习室的建设,解决学生学习空间少、“四处打游击”的问题。及时更新招聘信息,确保就业信息发布的精准性,开展好高质量的“双选会”,严把企业质量关,让优质企业进入校园,源头处缓解学生就业压力。
4.提升学生专业水平,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。学生专业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,说到底是大学四年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到位,加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。学院将继续加强入学教育、升级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力度,将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。